中國水資源短缺和污染情況觸目驚心,海水淡化、南水北調都不能成為解決中國水資源問題的主流手段。目前來看,加大水再生回用是唯一途徑,這也是政府未來的政策核心:從之前強調達標排放和污水處理能力建設;到強調以水資源價值體現為核心的“總量控制”??偭靠刂企w現為兩個影響:一是行政手段強制規定的用水指標,有了用水指標就有了“水權交易”市場,水價上漲成為必然趨勢;二是面對高于用水指標的用水需求,必然促使污水再生回用,這也是唯一解決中國水資源短缺問題的途徑。實際上,今年年內或出臺的“水權交易”政策和“水十條”就是政府這一思路的最直接體現。
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《關于進一步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》,提出2015年底前試點地區全面完成現有排污單位排污權核定,2017年底基本建立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,為全面推行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奠定基礎。據悉,2007年啟動的這項試點工作已經在天津、河北、內蒙古等11個省市區開展。
專家表示,該意見的出臺將奠定環境資源有價的理論基礎,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污染物總量減排中的作用,有利于減小政府和企業節能減排壓力,提高環境資源的配置效率,降低社會平均治理成本,有效改善環境。